- · 《化学工程师》栏目设置[08/03]
- · 《化学工程师》数据库收[08/03]
- · 《化学工程师》投稿方式[08/03]
- · 《化学工程师》征稿要求[08/03]
- · 《化学工程师》刊物宗旨[08/03]
基于协同创新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3.完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双向共赢。协同创新中心是高校与企业的强强联合,企业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锻炼机会及课程设置的指导。高校培养的
3.完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双向共赢。协同创新中心是高校与企业的强强联合,企业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锻炼机会及课程设置的指导。高校培养的工程师进入企业为企业及区域发展提供动力。在平台中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本科生讲授课程,指导实践实训;实行企业导师制,鼓励和引导本科生参与企业的实际课题并进入企业实习。此外,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将高校和企业有机联系起来,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企业与学校联合建设实验中心,成为新的实践教学平台,企业的工程师担任学生的企业导师,改善目前在教学中理论、实验与实际生产之间脱节的现状。
4.建立面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目前,很多高校尚无稳定的实践基地,部分企业出于生产安全等因素考虑,对于为高校在校生建立实践基地并不积极,同时,对于进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学生,在实践的空间上限制较多,且较少有企业导师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实践培训。因此,高校应坚持以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依托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重点开展校企合作研发项目、校企合作共建基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升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三、结语
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基地,同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面向卓越工程师进行培养方案改革探索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高校与高校、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同创新合作方式,通过校内整合、校际联合、校企结合与校地融合等方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障卓越工程师类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1]谢俊,张明德,鄢然,马婧华.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4):63-64.
[2]梁玲琳,杨放勋,赵蕙.工业设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X+CDIO”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02):208-215.
[3]胡静芳,李步升.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48):98-100.
[4]肖俊生,左鸿飞.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研究[J].高教学刊,2019(6):146-148.
文章来源:《化学工程师》 网址: http://www.hxgcszz.cn/qikandaodu/2021/0414/717.html
上一篇:年全球大师汇重塑无限可能
下一篇:高级洞穴工程师鼠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