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化学工程师》征稿要求[08/03]
- · 《化学工程师》投稿方式[08/03]
- · 《化学工程师》数据库收[08/03]
- · 《化学工程师》栏目设置[08/03]
- · 《化学工程师》刊物宗旨[08/03]
教务与学工联合作用下的医学本科教育重修管理(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4.4 教务与学工在重修工作中相互监督 为避免重修弄虚作假,提高重修的内涵建设质量,教务与学工在重修工作中应互相监督。学工在重修条件的设置、重
4.4 教务与学工在重修工作中相互监督
为避免重修弄虚作假,提高重修的内涵建设质量,教务与学工在重修工作中应互相监督。学工在重修条件的设置、重修报名、师资安排、重修考试及成绩登记等方面监督教务,给予及时反馈,保障重修过程公平、公开和公正,提高重修教学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教务在重修报名、财务结算、学生跟班上课、重修考试等方面监督学工,给予及时反馈,保障学生重修的权利,提高学生重修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率和学士学位授予率。
综上所述,转变传统教务负责学生重修质量的观念,改革教务单一管理模式下的重修制度,请学工携手参与重修的管理和服务,就是要共同为学生重修的质量负责。教务与学工联合起来,共同为教学服务,为教学质量保障建设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教育管理模式上从学年制过渡到学分制。重修是高校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下教育形式之一,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学分的重要补充途径。
1 医学本科教育的重修教学
医学院校的教学资源受限,正常教学任务繁重,实践教学在全部教学体系中占比较高,医学生学业压力大,因此,医学本科教育更注重首次通过率,重修教学多数以理论重修为主,属于教务单一管理模式,它作为正常教学的附带品,不能达到最佳的重修效果。
1.1 医学院校重修现状
高校每学期报名重修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20%[1],大部分医学院校因一年级第一学期和实习期间无重修安排,再综合上述原因,从表1可以看出,重修人数占总人数低于其他类型的高校。表1中单学期学生重修人数及人次少于双学期,主要原因是单学期新入学的学生无重修任务,而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的重修人数及人次低于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重修,主要原因在于我校从2013级开始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对学生重修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2]。医学院校的重修形式一般分为三类:跟班重修、自学重修和开班重修[3]。目前多数医学高校主要采用跟班重修和自学重修,开班重修为辅的重修形式。在跟班重修和自学重修方面,又以跟班重修为主。多数医学院校的重修管理模式是教务处单一管理模式。
表1我校连续三个学期重修人数及人次统计表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重修人数744人925人636人重修人次1227人次1585人次1041人次
1.2 医学院校重修存在的问题
首先,重修从教学主管部门意识形态上,属于正常教学的附带品,处于次要地位;其次,重修由教务部门发起,学生自主参与,学工部门不参与;再次,教师因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对重修教学从形式和内容上均难以重视;另外,重修保留实验成绩有困难;最后,跟班重修上课时间与正常课程时间冲突、重修考试与正考冲突等。
1.3 医学院校重修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医学院校较多专业学制为五年,教务部门所辖事务繁多,正常教学和各类专业建设、专业认证、教学评估、质量监督等工作挤占了重修管理工作时间;其次,虽然在新生开学初,学校安排了专业思想教育,但一个学期过后学生对于本专业课程体系和分阶段课程任务安排还是不清楚,对个人的大学学习规划不明确;再次,重修教学不单独计算课时,部分教师对重修教学的认识不够;另外,医学教学资源受限,部分实验资源有限(如解剖尸体等),正常教学师资能够满足,但重修师资不足[4];最后,医学生课程任务繁重,平均每周上课任务高达40多学时,上课与考试冲突较其他专业类型的学生常见。
2 重修管理模式下的重修模型
重修管理模式指的是重修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逻辑联络关系,高校重修的管理者由教务处和或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构成,被管理者指的是教师和学生,这里不含学工部门和辅导员。
2.1 教学理想型重修管理模式
教学理想型指的是图1中的A循环,重修从教务处发起,经过学生申请报名和辅导员提醒报名A1,再经二级学院的任务确认A2,二级学院组织教师筹备重修教学A3,指导学生重修过程和辅导员监督学生重修听课A4,学生参加重修考试,由教师在系统中录入成绩A5,学生查询重修成绩②和辅导员提醒、统计学生查询重修成绩A6,学生取得学分。此途径为全部联络关系参与,形成一个大闭环,有利于调动一切教学、师资和管理资源,提高重修质量。
文章来源:《化学工程师》 网址: http://www.hxgcszz.cn/qikandaodu/2021/0425/729.html